找到相关内容452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民初法相學風札記--楊仁山,章太炎,歐陽漸的唯識論

    無現行色空。自他內外體用一異有無生滅,斷常往來去因果為想。此數識者非如意識之周徧計度,執著名言者也。(因無想故)即依此識而起見分,相分二者。境雖無其想幻有。是為依他起自性。(梁漱溟「究元決疑論」引) ...五十。十一年在甯「內學院」講「抉擇唯識」凡十次之多。民國二十年前後,湯用彤,黃懺華,梁漱溟入座聽講由蒙文通,湯用彤主持其事。是時則以說涅槃為主。直至雙七事變達六年之久。所謂「三張三弛」者,唯識,般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1843695.html
  • 人间佛教的时代特征

    怀,符合佛教的精神,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时代的特征。下面依次来论述人间佛教的时代特征。  二,从人间佛教的对象上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梁漱溟在重庆汉藏教理院讲演时曾指出:“佛教讲到众生,不但是人,十法界的...

    道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150602.html
  • 宋明诸儒之出禅归儒

    钱伊庵尤精于禅。直至晚近之熊十力、梁漱溟等哲学家,尚深入佛乘,融儒释之学,援西洋新说,以建构其“新儒学”的思想体系。 ...

    陈 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3453663.html
  • 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特质

    专门为死人服务的(吴稚晖);有人说“佛教是根本不能拉到现世来用的”(梁漱溟)。对此,太虚认为出世、弃世的思想是对佛法本旨的背离,表示要“一雪其诬”(《我的宗教观》)。他大力鼓吹佛法与世法的相即互融,...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5555510.html
  • 《佛教文化辞典》评介

    记载一九四九年以后所发生的事件;又如《人物》类,“宇井伯寿”二一O五页),“黄元秀”二一O六页),“熊十力”二一O六页),“陈寅恪”二一O八页),“梁漱溟”二一O八页),“汤用彤”二一O九页),“...

    邱德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0463753.html
  •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

    多,朱熹就有这样的体验。近世以来的中国思想家中,如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梁启超、胡适、梁漱溟等虽然未必信仰佛教,他们却都受了佛教思想的启发。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中,中国的方东美,也...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1064453.html
  • 王恩洋先生与唯识学

    字化中,四川南充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梁漱溟先生研习印度哲学。1922年至南京支那内学院随欧阳竟无先生学习佛学。1927年返回四川老家,在南充创办龟山书房,聚众讲学。1942年于四川...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4065526.html
  • 虎丘断梁殿

    神乎其神的殿堂和随寒暑变化的山林,都染上一层层永不消退的温馨。  梁漱溟九十三高龄时也为断梁殿写一块匾——《含真藏古》,跋文“顾恺之序略记虎丘山水语含真藏古体虚穷元因书四字为胜迹存真 乙丑年十一月。”...

    程彼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2866482.html
  •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支末分宗问题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支末分宗问题  (俄罗斯)E.A.土尔卡诺夫  佛教的瑜伽宗,其理论博大而精深。它是大乘佛教构架里的一支极具传统印度哲学意趣的伟大宗派。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藏汉两地佛教界的哲学思维和理论发展,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那里的思想文化和传统习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从明代的王阳明到现代的梁漱溟,他们所提倡的“新儒学”运动,就曾受到了瑜伽宗的影响。然而在今天,有关瑜伽行派支末分宗问题...

    俄罗斯)E.A.土尔卡诺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1069522.html
  • 弘法利生

    利生最大的奉献,并且改变了世界史地学者对中亚、南海的印象。  在学术方面,民初丁福保编纂《佛学大辞典》,梁启超撰述《佛学研究十八篇》,章太炎、吕澂、梁漱溟、蒋维乔等在佛学上努力的耕耘,为佛教学术留下丰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5070551.html